今天(2018-11-15)旅日達人大樹(Bigtree)在一場由林發立 Fali. Lin發起的非公開萬國講座中,分享了一些初步卻重要的日本登山管理訊息,包括日本登山發展史、日本登山管理(尤其是入山管理)、搜救制度、保險情況,有許多值得參考的資訊,在此快速紀錄一下,以供查考:
一、日本登山管理,各地不一,以長野來說,2014年御嶽火山噴發事件後,確實有「義務化」之較強烈要求,依據與談人洪律師補充,如不依規申報入山,甚至可能有刑罰,但「申報」之性質,比較像「報備」而非「許可」,但對於顯然有疑問者,還是可能開立勸告書。而即便要管理,其寬嚴方式,也一直在檢討、討論,務必照應不害及一般登山活動動機。落實在實務上,即使獨攀、老人登山風險發生數據確實較高,但討論後也不貿然實施特殊之管制措施。
二、登山管理的目的仍在避免危難時難以掌握登山客行蹤,入山申請書及流程設計非常好,簡單易填,不致構成負擔,入山投送,下山再投送,可快速核對查考。加上路線上的山屋也扮演重要角色,對於客從哪裡來,將往哪裡去,都有基本資訊,並依據經驗提供建議。綿密的資訊,提供了多重登山客訊息,容易掌握登山者情況,在預防上發揮莫大作用。
三、搜救是否收費,此係上位概念之問題,討論需純粹。確實,在日本各地相異的制度中,對此有許多不同面向的討論。包括搜救收費正當性等,其實在政策形成中,一直受到廣泛討論,總的來說,是維持一種非常謹慎的態度,雖有贊成,但反對意見也非常多,包括視救災為天職的警消部門,不是可以單純成為「使用者付費」這樣簡單的問題。專業性問題,有些區域則成立山岳警備隊,與民搜合作,不過,像北海道這些地方,公部門包括自衛隊,仍是主力。正因為這個討論的繁複性,落實在實務上,即便是收費,也有非常公開的「行情」,例如人力約需二十名,一個人力一天就是一到三萬日圓(情況特殊多至五萬),裝備伙食等一天全隊五十萬日圓,大家最關心的直升機,以小時計,約五十萬日圓。
四、正因為有諸多面向討論,因此對於是否收費及如何收費,基本上都會照應勿損及登山活動動機,甚至在具體操作時,都會有現場確認費用的做法。
五、保險人口多、納保範圍廣,使一年費用可以降至約千元台幣,更促使大家願意購買適當保險。
六、主講人、與談人及我,提及幾個大家後續思考的面向:有關救難收費,不是單純使用者付費與否問題,也不僅只壓抑山岳活動問題,在國外討論中,甚至提及有使危難更向險處走的風險,將受難者及救難者置於更危險之境的風險。如確實有費用,其是否有足夠危險共同體,承擔危險,並設計出低廉而人人願保、人人想保的保險?過高且難以預測的收費,是否導致保險崩盤,形成壞的循環?
補記一個個人心得,羨慕。理由是,日本各地對於此嚴肅議題仍一直持續討論不綴,制度逐漸形成。而在搜救收費的情況,清楚透明(此或與日本山區大量經常使用商業直升機有關),而透過低廉保險的設計,使得此問題並不困擾登山者,不影響登山動機。雙贏。
*個人筆記憑印象紀錄,未必正確、精確,僅供進一步諮詢參考也不代表與會者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