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新聞]營業秘密拐點已現,產業注意

基於20餘年來的觀察與經驗,我們在2018.8起,率先觀察到政府對於營業秘密侵害案件的不尋常氣息。
當學者及專家對於政府何以堅持偵查階段秘密保持命令要由檢察官把關,並感到難以理解時,我們已經嗅到不尋常的氣氛。
因為意識到情況丕變,特別於2018/8/30專文說明:
"依據一份2017年的報導,自2013年至2017年5月止,檢調單位受理偵辦57件營業秘密案件刑事案件,起訴27件,但僅有2件判決成立。"但這只是過去,現在政府態度已有改變。
我並依據15年來的續觀察與經驗,提供產業四項具體建議。
專文:營業秘密保護產業操作再省思
https://falilin.blogspot.com/2018/08/blog-post_88.html
基於情況變化快速,我們在2018/10/29,再度以專文明確指出: 台灣政府持續加強營業秘密保護法制化,決定將「秘密保持命令」這種斷然強制處分措施,交由具有行政官性格的檢察官行使,並列為政府優先法案,法律人對此有所質疑,但這完全與當下三方貿易戰態勢脫離不了關係。
[說新聞]貿易戰不是何時開始 而是何時結束
https://falilin.blogspot.com/2018/10/blog-post_29.html
從巴斯夫在台分公司本件新聞,顯示檢警方偵查始於2018.10或11月間,正是我們提醒產業注意的時刻。
營業秘密侵害案件,2018年是一個轉捩點。媒體對於此部分的敏感度不夠,觀察解讀仍有不足,預料今年中左右會有更多新聞爆發出來,涉及兩岸高科技產業的業者必須謹慎,做好盤點,建好防火牆,不要猶豫了,刻不容緩。

新聞: 巴斯夫在台分公司6主管涉洩密給陸企 市值逾35億元